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台灣古典詩:撫琴 / 清.林占梅--試譯與賞析


林占梅(1821~1868),幼名清江,字雪村,號鶴山,又作鶴珊,別號巢松道人。淡水竹塹(新竹)人。是清道光、同治年間台灣巨富。生性豪爽,關懷社稷,鴉片戰爭時,曾捐銀萬兩協助國防。同治時,戴潮春作亂 ,又集合地方,籌辦團練以抵抗亂匪。

道光21年(1841),因捐防雞籠英軍之犯,獲貢生加道銜;
道光23年(1843),因捐防八里坌,獲知府即選;
道光24年(1844),募勇扼守大甲溪,絕嘉、彰各邑漳泉械鬥蔓延,賞戴花翎;
咸豐 3年(1853),林恭事變,協辦全臺團練,捐津米三千石,准簡用浙江道;
咸豐 4年(1854),克復艇匪黃位之亂,加鹽運使銜;
同治元年(1860),毀家紓難,協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銜。

占梅風雅成性,工詩書畫,平日好吟詠,精音樂,善撫琴,極享林泉詩酒之樂。文學造詣高,詩歌尤負盛名。軍興之時,文移批答多出其手;暇則彈琴歌詠,若無事然。手築潛園,創立「梅社」,樽酒論文,訪客常滿座。

他的詩作甚多,約有一千九百餘首,以五律最佳,七律次之。其詩集名曰《潛園琴餘草》。多詠骨肉親友、園居、遊歷、時事、興懷之作,也有若干觸景傷情、追遠懷舊之篇什。
五言古、近體,善摹難狀之景,達難顯之情。
作品風格多樣,平易曉暢法白居易,感時憂國似陸放翁,傷感興懷如吳梅村。臺澎道徐宗幹評其詩「和靜清遠、古澹恬逸」、「詩味多琴味」。

=====
◎台灣古典詩


撫琴 / 清.林占梅 夜靜碧天淨,萬籟響沉沉。
捲簾佇明月,焚香調素琴。
泠泠七絃趣,山水始同心。
聲希而味淡,俗耳無知音。
顧我獨樂此,摩挲情更深。
一彈滌塵慮,再鼓發清吟。
朝遊共一輿,夜眠共一衾。
晨夕永不離,生死盟誠忱。
興至作「三弄」,趺石坐松林。
遠招雲間鶴,飄然落前岑。

攜琴騎鶴去,天風盪虛襟。
汗漫九垓上,高蹤誰能尋。
=====
林占梅善琴,每藉以自遣,他的詩集《潛園琴餘草》,稿本未定卷次,採編年方式,依序錄存。若依此,則此詩約為作者于咸豐四年所作。
.
林占梅最有名的癖好就是雅好鳴琴,不但買琴、撫琴,抱琴而眠,還製作琴形匾額,把詩集取名為《潛園琴餘草》。尤其不惜以鉅資買琴,幾乎到了「捐產」的程度。
.
林占梅所擁有的琴數不詳,目前可考者有四,一是「清夜遞鐘」,一是「萬壑松」,「漱玉」、「幽澗泉」及數張無名的古琴,其中又以「萬壑松」為其最愛,特撰〈自題萬壑松古琴歌〉,道盡了他對此琴的珍愛。
.
道光三十年,林占梅託友人在福州購得「萬壑松」唐琴,上有銘文記載:「此琴製自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迄今「萬壑松」唐琴已有千年以上的琴齡,是一張仲尼式的古琴,上刻有「萬壑松」三字篆文,又有「神而明之」四字篆文。
.
林占梅的《潛園琴餘草》中以詠琴為主的詩篇頗多,如〈月下彈琴〉、〈自題萬壑松古琴歌〉、〈題清夜遞鐘古琴背〉、〈題自畫梅花月夜鳴琴小照〉、〈撫琴〉、〈聽琴〉、〈琴曲〉、〈夜同戴芝軒煮茗彈琴即事〉、〈辨琴書屋即事〉、〈攜琴〉、〈鳴琴曲次朱竹垞先生聽韓七山人彈琴原韻〉、〈再題鐫漱玉琴〉、〈對琴書嘆〉等等,可見林氏愛琴之一班,彈琴已融合在他的園林生活中。
.
【試譯及賞析】
本詩之翻譯與賞析為本人淺學之試作,不盡完善,尚祈先進指導與包容。
若欲轉載或引用,請註明出處,以示尊重,謝謝您!
.
◎撫琴 / 清.林占梅
夜靜碧天淨,萬籟響沉沉。
在寂靜的深夜裡,碧藍的天也因而潔淨,
大地隱隱有著幽渺而深沉的聲音。
作者先用此兩句,刻劃外在的情境,四處雖寂靜,大自然仍有它的氣息。

捲簾佇明月,焚香調素琴。
我捲起門簾獨立,盼望著明月出現,
再焚起了爐香,撥弄著簡樸的古琴。
「佇」有久立、等待、盼望之意,此處可用雙重意思來解釋。表示期待明月出現已久,也表示對知音出現期待已久。
然後由外景,拉到近景:看似有點百無聊賴般的捲簾、焚香、調琴,其實是別有心情的。


泠泠七絃趣,山水始同心。
泠泠的琴聲,悠揚自然的情趣,
只有山水才能與它有同樣的心境啊!
〈聽彈琴〉/ 唐.劉長卿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不多彈。
作者藉此詩意表己意,以明心志。


此處雖說「琴聲唯有山水與之同心」,實際上意思即是「唯有我與琴聲同心」,也「唯有山水與我同心」。

聲希而味淡,俗耳無知音。
這種聲音是少有而不多見,興味恬靜而安然淡泊,
可惜俗世中,卻沒有聽得懂其中情境的知心朋友。

聲希而味淡,曲高而和寡,一般世俗的人很難聽得懂琴聲箇中真味,知音自然少,也難怪作者會作如此之感慨。

顧我獨樂此,摩挲情更深。 但是我獨自享受聆聽音樂的樂趣,
輕柔地撫弄琴絃,使我對它更加鍾情。
因苦無知音,作者只好寄情琴韻。琴聲能暢達作者心意,使作者能藉由彈琴抒發情感,寄託心志,在撥弄之間,對古琴更加鍾情與愛惜了。
一彈滌塵慮,再鼓發清吟。
輕彈一曲,可以洗滌心慮、摒除俗世的雜念;
再彈,可以興起潔淨、清純的吟詠歌唱。
作者訴說初彈琴時,可以讓人心靈得以沉靜,再彈琴時,可以使人吟唱,抒發心緒,胸中得以清明。
☉鼓琴:指彈琴。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朝遊共一輿,夜眠共一衾。
白天帶著它共乘一車轎交遊來往,
夜晚與橫擺平放的琴共蓋一床大被子入眠。

作者因對古琴極為喜愛,早晚不離身,出門必攜琴同車交遊來往,甚至連夜晚也必與古琴同眠。
晨夕永不離,生死盟誠忱。
從早晨到黃昏,時時刻刻永遠不分離,
堅貞不移,至死不變的盟記表達真誠的心意。
作者待琴如此情深義重,早晚不離,猶如與琴盟約,至死不移。
興至作「三弄」,趺石坐松林。
愉悅的情致來時,彈一曲「梅花三弄」,
盤腿坐在松林裡的石頭上。
〈聞笛〉之二 / 唐.趙嘏
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
曲罷不知人在否?餘音嘹喨尚飄空。

*據《晉書.列傳》記載,桓伊擅長音樂,因肥水之戰立了大功,謙恭淡泊的性情始終沒有改變。曾紆尊降貴下車為王徽之作三調(清調、平調、側調的合稱),更顯其度量寬弘。

作者暗寫自己有著如桓伊這般的胸襟。
而「趺坐松林」又隱與前句「泠泠七絃」相偕,對照劉禹錫〈彈琴〉:「靜聽松風寒」有意旨心境相通之趣。

遠招雲間鶴,飄然落前岑。
招來遠在雲間裡的白鶴,
飄然若仙的停落在前頭小而高的山頂上。
作者有志學宋孤山處士林和靖種梅、養鶴,原欲於潛園中闢一境,山環水繞,有孤山小丘,種百樹梅,建放鶴亭,曰梅鶴書屋,惜均未能實現。
.

孤山在浙江杭州,曾是北宋詩人林和靖種梅養鶴隱居的地方。
.
作者曾作詩〈讀家和靖公書孤山隱居壁次韻題青草湖孤山別業〉:
山水未深猿鳥少,幽清人境便為居。
雖睽天竺三千里,此亦孤山可結廬。

攜琴騎鶴去,天風盪虛襟。
且讓我帶著琴,騎著鶴,離開塵世,升天成仙去,
天風鼓盪著我了無牽掛的胸襟。


汗漫九垓上,高蹤誰能尋? 在渺茫無邊的九重天,

誰能找尋得到我高潔言行的蹤跡呢?

作者感慨在浩瀚的天地間,要到何處才能找得到像他一般高尚情操的的知音呢?
.
.
參考資料:
◎臺灣文學讀本 / 田啟文 等編著.--初版.--臺北市:五南, 2005[民94]
◎林占梅傳 / 林文龍 著.--第一版 .--南投市:省文獻會, 民87
◎北郭園詩鈔 潛園琴餘草簡編 / 鄭用錫 著.--南投市:省文獻會, 民82
◎台灣古典詩析賞 / 陳春城 編著.--初版.--高雄市:河畔, 民93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人生課題

第一次真切的與死亡如此貼近,眼睜睜地看著哥在唸佛聲中殘喘的被死神帶走,心慟與心驚之餘,不得不感慨生命的脆弱與無常,再如何的意氣風發,再如何的瀟灑倜儻,仍逃不開生命結束的這一關。


雖說「生老病死」、「成住壞空」是不變的人生過程,但是緣盡還無還是教人萬般心痛,尤其是與自己相依的親人。

佛說要萬緣放下。不容易卻得行,原來,這就是我得修習的人生課題。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臺灣竹枝詞介紹:澎湖雜詠二十首--和陳別駕廷憲.二十首之二 / 清.周凱(下) --延伸學習教材

臺灣竹枝詞介紹:澎湖雜詠二十首--和陳別駕廷憲.二十首之二 / 清.周凱 (上) 

◎延伸學習教材(一):澎湖
.澎湖是海島,昔時生活情況普遍貧困,土地貧瘠,皆赤鹵(註),可耕者甚少,俱以海為田。氣候有風大雨水少的特性,又是颳鹹水風,有時甚至下鹹雨,不好耕種,農業無法發展(註:鹵:具有鹼性,不適宜耕種的土地。說文解字:「鹵,西方鹹地也。」) 

.澎湖設治雖早,但在元明時期,著重於國防軍事的經營為多,加上地脊、民貧、多風旱,朝廷時管時棄,又常為盜寇盤據,澎湖只留下少數戰亂古蹟。
 
.清廷統治澎湖期間(1683-1895),主要著重於燈塔、媽宮城與砲台等軍事建設,另於文教科學也略有經略。除此,並無重大建設。

清乾隆年間,澎湖通判胡建偉於文澳地區創建「文石書院」,開辦教育,又編撰《澎湖紀略》志書,影響澎湖文風深遠。曾任江西省峽江、豐城兩縣知縣的開澎進士蔡廷蘭,即出自「文石書院」。(註:文石書院,以澎湖出產的「文石」為名,日治時期改孔子廟。) 

  ◎延伸學習(二):澎湖婦女 
.清代《澎湖廳志》有句諺語:「澎湖查某台灣牛」,意思是說澎湖女子十分辛苦,都必須下田耕作,就像台灣水牛一樣勤快,無怨無尤。澎湖只有黃牛,因為水牛無用武之地,澎湖根本沒有水田,只有旱田而已。

.澎湖女性在環境限制下的辛勞,等同於牛對台灣本島的貢獻。也表示兩者都是默默承受悲苦的勞碌命。 

  .澎湖男子日則乘潮掀網,夜則駕舟往海捕釣,在海洋上討生活;女人亦終日隨潮漲落,赴海拾取蝦蟹螺蛤之屬。澎湖的婦女不只從事「討海」的工作,陸地上的耕作,一樣要辛勤以赴。澎湖婦女必須承擔農務工作,種植花生、甘藷、玉米、高梁、蔬菜等以維持生活。 

.澎湖群島中的西嶼,就因為男丁出海沒有回來,寡婦特別多,而有「寡婦島」之稱。婦女人數多於男性人數的現象也出現在澎湖居民中。 

澎湖查某台灣牛:(臺文)
日常生活著靠拋網掠魚,共海洋討食,出帆掠魚是查埔人的代誌,發落厝內工課,是查某人的份額。 頂愛奉待大家官序大人,下愛為囝兒序細拖磨,煮飯洗衫,飼精牲,拚內外,閣兼夫職,園仔內的穡頭嘛著伊一个人做,無~是欲放予啥人遨咧

逐日厝內工課若做煞,瓜笠仔戴咧,包巾仔對面包予貼,手kiáu套咧,干焦賰兩蕊目睭,避免受風沙,受日曝。

這就是澎湖查某一日的生活,敢若台灣牛遐爾拖磨,拚勢拖犁拖車,一屑仔都毋敢貧惰。

◎延伸學習(三):語文篇:「曾」的家族

:ㄗㄥ,絲織品的總稱。 ....《說文解字》:「繒,帛也。」如:文繒﹑細繒、綵繒 .憎:ㄗㄥ,厭惡。如:愛憎分明﹑面目可憎。

.矰:ㄗㄥ,繫有絲繩,用以射鳥的箭。
.贈:ㄗㄥˋ,1.把東西送給他人。如:贈閱﹑贈款。
      2.追賜官爵給已死的有功之人,或官吏的祖先。如:追贈﹑封贈。
   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 
   「寶劍贈烈士,紅粉贈佳人。」 ....綈袍之贈雪中贈襦

.甑:ㄗㄥˋ,古代蒸煮食物的瓦器,底部有許多小孔,放在鬲上,有如現代的蒸籠。如:甑塵釜魚

.噌:ㄘㄥ,由大豆、米、精鹽、酒精發酵而成的調味品。如:味噌

.蹭:ㄘㄥˋ,1.來回磨擦。如:貓咪在他的腳邊磨蹭著,…。

......................2.做事拖拖拉拉,動作遲緩,浪費時間

鬙ㄙㄥ,頭髮散亂的樣子。如:鬅鬙

.僧ㄙㄥ,和尚,出家修行的人。如:僧侶、佛法僧、老僧入定。 


◎參考資料

.從台灣諺語看台灣歷史 / 戴寶村, 王峙萍著.—初版.—台北市:玉山社, 2004 [民93] 
 .澎湖開拓館 (990608) 
 .澎湖紀略 (990216) 
 .白話字台語文網頁 (990125)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臺灣竹枝詞介紹:澎湖雜詠二十首--和陳別駕廷憲.二十首之二 / 清.周凱(上)

澎湖雜詠二十首--和陳別駕廷憲.二十首之二 / 清.周凱 (下) --延伸學習教材

裹頭赤足髮鬅鬙,
手執魚腥結隊行。 
賣得青錢買紅芋,
家家辟穀學長生。
作者註:「澎地以地瓜為糧,少粒食者。」
(祥琇註:「作者註」為竹枝詞的特色之一,故存之。) 

【語譯】 裹著頭巾的婦女,光著腳,散亂著頭髮, 帶著捕得的魚獲,成群結隊的行進著; 等著把魚獲賣掉所得到的錢,再去買甘薯回家, 每一戶人家都不吃五穀,是為了要修得可以成仙的長生之道。

【解釋】 1.裹頭:以巾裹頭,意指裹著頭巾的婦女。

2.鬅鬙:ㄆㄥˊ ㄙㄥ頭髮散亂的樣子。

3.魚腥:魚的腥臭氣味或代指魚。

4.青錢:古時以銅、鉛、錫合製而成的錢。後泛指金錢。

5.紅芋ㄩˋ:依作者註,紅芋當指「地瓜」。以「紅」與「青」對仗。

6.辟穀:一種道術。指不吃五穀以求成仙。如:辟穀絕粒辟:音ㄆㄧˋ 


【賞析】 作者很寫實地描述澎湖當地婦女工作的裝扮與情景,再引出當地食物為地瓜,少有食米飯者。

作者還在末句開了一個小玩笑,好像大家都是要學道成仙,不食五穀是為了要求得長生,實際上是顯現當地百姓的生活很清苦。


【作者】

陳廷憲生卒年不詳,清嘉慶八年至十年間(1803~1805)任澎湖海防通判,以能詩稱,詩作〈澎湖雜詠二十首--澎湖雜詩〉,而周凱和之 。

別駕:職官名。漢制,為州刺史的佐官。因隨刺史巡行視察時,另乘車駕,故稱為「別駕」。隋、唐曾改稱為「長史」。後又復原名。

周凱,字仲禮,號芸皋,又號撈蝦齋,別署內自訟齋。浙江富陽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

日本學者尾崎古村所著《清朝時代之台灣》一書,曾說:「臺灣流寓名士,於文余推周凱,詩推楊雪滄,書推呂西村,畫推謝琯樵。」

台灣古典文學在道光至光緒時期的宦遊文士詩作,以周凱等為代表。

周凱於道光年間任台灣府學訓導,著有《海音詩》,以七言律詩描寫臺灣的風土、產業、特殊花草等,且於每一首詩都有詳細的說明,具有文學、歷史的雙料價值。

據《台灣文獻叢刊》第115種《澎湖續編》周凱序:「道光十二年春,余奉檄賑卹澎湖,余於撫卹之餘,既就見聞賦為歌詩。」可見此詩為作者在澎湖所作。

1832年澎湖大饑,周凱奉檄查賑,一路勘災召父老垂詢疾苦,立時散賑,不假吏役。又聞商船失事,漁人每乘危強奪,亟設法禁之。

時有廩生蔡廷蘭 (註)呈詩〈請急賑歌〉請其解澎湖燃眉之急,周凱擊節稱賞

實際參與採輯資料的蔡廷蘭,向周凱呈上文稿,才正式將《澎湖紀略續編》該志付梓。

道光時,署分巡臺灣兵備道。後再至臺,次年卒於官,得年59歲。

主修《廈門志》及《金門志》。著有《內自訟齋詩文鈔》。林樹梅、呂世宜為其門生。

====

另:

海南雜著 / 清.蔡廷蘭撰

本書凡三篇,一曰「滄溟紀險」,敘遭風歷險十晝夜抵越南之情景;一曰「炎荒紀程」,按日記在越及歸途之經過;又一曰「 越南紀略」,述越南史事並及其典章服物,風土人情。

廷蘭字香祖,號秋園,臺灣澎湖人。年十三入泮,嗣食餼。清道光十二年,澎湖饑,興泉永道周凱勘賑,上「請急賑歌」以進。十五年秋,赴省試報罷,由廈渡澎,遭風飄至越南,次年初夏,由陸返閩。因成「海南雜著」三篇,著其見聞。 後領鄉薦,登進士,澎湖科甲自此始。出為峽江知縣,歷官至同知。

◎參考資料 

臺灣古典文學:清領時期 (990125)

臺灣大百科全書:周凱 (990216)

全臺詩.智慧型全臺詩資料庫 (990516)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990125)

儒學在臺灣的移植與發展:從明鄭至日據時代 (990216)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臺灣竹枝詞介紹:臺南竹枝詞 / 清.史齡(下) --延伸學習教材

臺灣竹枝詞介紹:臺南竹枝詞 / 清.史齡 (下)

◎延伸學習教材(一):臺南
.西元1684年,清朝攻取臺灣,明鄭滅亡。稍後在臺南設臺灣府,在首任巡撫劉銘傳將省會遷往臺北之前,臺南一直是全臺首府,享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名。


.清取臺灣後,曾頒布渡臺禁令,僅准漳泉地區做有限度的移民。後,渡臺禁令已形同虛文,於是大量漢移民湧入,臺南市亦由原漢混居漸漸成為漢人城市,原住民不是漢化就是遷居他處。

.乾嘉年間,府城三大商業貿易組織「三郊」的興起、壯大,為臺南之黃金時期。

.台南是台灣最早出現「郊」組織的都市。「
」指的就是以前商行的工會組織,類似今日的商業同業工會,掌控著台灣經濟貿易的動脈。

.清代後期起,昔日波光粼粼的「臺江內海」,因發生大風雨,大量河沙注入臺江內海,千里汪洋盡成海埔新生地。臺灣地勢改變海沈陸浮,港口消失,使臺南漸失海運地位。

.光緒元年(1875年)在北部增置臺北府,原臺灣府改稱臺南府,失去全臺唯一政治中心的地位。



◎延伸學習教材(二):稻子
.台灣因處亞熱帶,農作物一年可二穫,「立冬」是指二期農作收穫的季節,南部約農曆十月,中北部則為十月中旬到十一月。
(註:立冬:國曆11月7或8日)

.稻之生育期為3-6個月。
熱帶地區年可三熟。如:菲律賓。
亞熱帶地區年可二熟。如:台灣。
溫帶地區年僅一熟。如:日,韓。


立冬過,稻仔一日黃三分,有青粟(chhek-á)無青菜
中南部地區二期稻作到立冬時皆可收穫。

.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
收成期間,放飼的雞及野生的鳥有穀物可吃,喜而好啼。


◎延伸學習教材(三):布穀
.布穀鳥總是在春天出現,春天也是農夫播種的季節,所以人們就會認為布穀鳥是催耕鳥,聽見布穀鳥的叫聲,就像在催促農夫們要早點耕作。


.布穀有許多異名,大抵與農耕有關,亦因時地之互異,雅俗之不同,以及聲音之轉變,在史料中見三十餘個名稱,惟其中有不少是來自其鳴聲。世界各國所用名稱,亦類似,大都以鳴聲為名。

.布穀鳥,又叫大杜鵑:(有鳥鳴聲與各式杜鵑) (990211)

.布穀,古名鳲鳩(ㄕ ㄐㄧㄡ),屬杜鵑科。台灣鳥類名錄(1969),稱布穀為“杜鵑”,乃由英名Cuckoo而來的外來名。全長35公分。羽毛色紋幾乎和杜鵑相同。







.
.崇明鳥類國庫:大杜鵑:成鳥 (990211)











.
.崇明鳥類國庫:大杜鵑:幼鳥 (990211)

.分布於西伯利亞西部至堪察加、中國東北,中央亞細亞至喜馬拉雅山區以及東北亞,冬季南遷移棲至非洲東部、阿拉伯、印度、華南以及馬來群島,及緬甸、印度。亦偶而出現於歐洲南部。在台灣為偶而出現之迷鳥。
.
.布穀為候鳥,且具有高超擬態,昔其遷徒遂被誤解為化生,則布穀化為鷹,或鷹化為布穀,見於諸舊籍記載。

.多單獨或成對,偶見三隻一起追逐的爭偶現象,未見集群。飛翔時翅膀振動幅度較大,迅速而無聲音。鳴叫聲宏亮,很遠便能聽到〝布穀──布穀──〞的粗獷聲音。

.繁殖期自己不做巢,把卵巢於其他小鳥巢中,由其代孵代育。棲坐於同一樹梢觀察其領域或附近可以托卵小鳥的行動。以伺其隙產卵。

.在5~8月整個繁殖期間,產12~15個卵,1巢托1個,故必須尋找此數量的鳥巢。

.常晨間鳴叫,每分鐘24~26次,連續鳴叫半小時方稍停息。性懦怯,常隱伏在樹葉間。平時僅聽到鳴聲,很少見到。飛行急速,循直線前進,在停落前,常滑翔一段距離。

.取食鳞翅目(包括各種蝴蝶和蛾類)幼蟲、甲蟲、蜘蛛、螺類等。食量大,對消除害蟲起相當作用。 .

◎另類延伸:

蝶和蛾的不同:以下提供一些方法來區分蝶和蛾,不過也有例外:
1.蝶類的觸角呈棒狀,蛾類觸角變化較多而呈羽毛狀、梳子狀或線狀。
2.大部份的蛾類出現在晚上。
3.蛾類休息時,翅膀通常張開平放;蝶類休息時翅膀則通常合起。(夜晚蝶類睡覺時翅膀則是平放的)。
4.蛾類通常較胖,蝶類通常較瘦。
5.蛾類幼蟲在將進入蛹期時,通常會吐絲作繭;蝶類通常不吐絲作繭。

.

◎參考資料
Ø台灣古典詩析賞 / 陳春城編著.—初版.—高雄市:河畔, 民93
.

Ø全臺詩作者資料 (990209).

Ø臺灣鄉土鳥誌 (990209)

Ø
雲林縣斗六市公所 (990202)
.
Ø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義工室:電子報
http://enews.nmns.edu.tw/epaper/ep_prev.asp?eh_no=0512310001&epaperno=0006 (990219)
.
Ø
維基百科:臺南歷史 (990219)
.
Ø
維基百科:杜鵑科 (990211)
.
Ø
維基百科:鱗翅目 (990529)
.
Ø
文建會文化資產部落格:廟口風雲錄 (990211)
.

Ø府城三郊 (990219)

.
Ø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休閒與生活 (990219)

.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臺灣竹枝詞介紹:臺南竹枝詞 / 清.史齡 (上)


.
.
.
.
.
.
.
.
.
.
.
.
..
.
.
.
..
.
..
臺灣竹枝詞介紹:

◎臺南竹枝詞 / 清.史齡

....布穀催耕早
....嘉禾熟麥秋
....入冬仍秀實
....一歲兩豐收
(上圖為史齡手稿〈臺南竹枝詞〉六首,第三行及第四行即為本詩)
.

【語譯】

春天裡的布穀鳥聲聲催促著農夫要早點耕作,
在四﹑五月間的初夏時節,美好的稻子也成熟了;
即使入冬以後,稻禾依然吐穗開花、結實,
那是因為一年可以有兩次豐足的收成啊!


【解釋】
.嘉禾:奇特美好的穀物。
.麥秋:陰曆四﹑五月間的初夏時節,當時正是秋天播種的冬小麥成熟的時候。秋天是穀物收成的季節,因此古人引申初夏為麥秋
(祥琇註:個人覺得「麥秋」這個語詞實在太有趣了,傳神且達意)
.秀實:稻麥等穀類長得很好,吐穗開花、結實。


【賞析】
台灣竹枝詞多為描寫當地的風土民情。史齡此詩是一首寫實詩,抒寫區域的農民生活,隱約可見農民豐衣足食,這類歌詠農耕者的作品在台灣詩壇並不多見。

.

此詩收於連橫《台灣詩乘》,歌詠台南地區的稻子,一年可以有兩次的收成。

.

此詩係採用五言絕句體,這僅是竹枝詞的創作特例,並未成為風潮。

【作者】
詩人史齡,字香久,江西人,光緒年間遊幕臺灣,與羅大佑友善,時有詩往來,相與唱和,生平事跡與官宦經歷不詳。

光緒11年,代理嘉義〈兼彰化〉縣斗六門縣丞,光緒13年(公元1887年)台灣改設雲林縣時,縣治置於林圮埔(ㄆㄧˇㄆㄨˇ)(今竹山鎮),因此斗六門縣丞於次年裁撤,史齡便成了末任(第二十四任)縣丞。

史齡存詩臺南竹枝詞六首,見連橫《臺灣詩乘》,係據作者手稿著錄,今據以移錄。


【參考資料】
.台灣古典詩析賞 / 陳春城編著.—初版.—高雄市:河畔, 民93 .

全臺詩作者資料全文檢索:史齡 (990209)

雲林縣斗六市公所 (990202).

林正立先生資料網:雲林縣文史資料收藏 (990523)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臺灣竹枝詞介紹:東港竹枝詞十四首之五/清.卓肇昌--延伸學習教材

臺灣竹枝詞介紹:東港竹枝詞十四首之五/清.卓肇昌

◎延伸學習教材(一):東港
*東港,位於台灣南端,為屏東縣西南海邊之重鎮,自清朝康熙以來即為全台三大港之一。


*《重修鳳山縣志》書中載道:
「東港在縣西南六十五里,面臨大海,港道甚闊,可通巨艦,有商條到此裝載米豆」,由此可見東港優良的海港區域,揚名全台已久。

*東港鎮以海鮮聞名,各式各樣的海產中,更以「黑甕鮪魚」的腹肉生魚片最被推崇,再加上「櫻花蝦」及「油魚子」,被喻為是『東港三寶』。
.黑鮪魚漁獲量居世界第一,
.全世界櫻花蝦的唯二產地;
(另一為日本靜岡縣駿海灣海域)
.三年一度的王船祭盛況,與西港並稱第一。


◎延伸學習(二):東港紅樹林

真正紅樹林植物是指只生活在河口潮間帶之木本植物,而且已演化出「氣生根」、「支柱根」或「胎生行為」等特性來適應河口潮間帶之特殊環境。
在台灣符合此定義的現存紅樹林植物,只有紅樹科的水筆仔、五梨跤、使君子科的欖李及馬鞭草科的海茄苳等四種。

台灣西部大部分屬於沙岸,海底平淺、多沙洲和沼澤、潮間帶寬廣,利於紅樹林的生長。加上河川出海口的地方時常堆積大量泥沙,形成一大片的泥質灘地,是適合紅樹林生長的地方。
如淡水河流域、紅毛港、塭子頭、嘉南平原沿海、東港溪口等地,有紅樹林的分布。

「紅樹林」名稱的由來,是源自紅樹科的紅茄苳;紅茄苳的樹幹、枝條、花朵都是紅色的,其中木材、樹皮可以提煉出「丹寧」,做紅色的染料。馬來人於是稱它的樹皮為「紅樹皮」,而中文名稱則叫「紅樹」。

紅樹林就是泛指和紅茄苳生長環境類似,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口,及海岸沼澤區域、耐鹽常綠的灌木或喬木樹林。

東港擁有台灣最大潟(ㄒㄧˋ)湖溼地,大鵬灣是紅樹林最南界。

東港紅樹林是海茄苳。海茄苳的根除了有支柱根外,還有那一支支遍布四周,伸出泥土,往上生長的呼吸根,這是一般植物所沒有的,呼吸根是魚、蟹棲息的場所,也是河岸、漁塭種植海茄苳來護堤的原因。

海茄苳的樹皮常做痂皮狀剝離(脫皮)。海茄苳的葉片正面光滑,葉的背面有鹽的結晶,用舌頭舔,是鹹鹹的味道,那是它特殊的排鹽構造。

藍色formoma:海岸面面觀:
什麼是紅樹林? (990307)
台灣紅樹林探索
http://edu.ocac.gov.tw/local/mangrove/c/mp/mp1.htmp/mp1.htm (990307)


◎延伸學習(三):語文篇

ㄅ.狀聲疊字詞—水聲

.泠泠(ㄌㄧㄥˊ):狀聲詞。形容清脆激越的聲音。


.濺濺(ㄐㄧㄢ):狀聲詞。形容流水的聲音。水流急速的樣子。


.潺潺(ㄔㄢˊ):狀聲詞:(1) 形容流水聲。(2) 形容雨聲。


.淙淙(ㄘㄨㄥˊ):狀聲詞。形容流水聲。


.汩汩(ㄍㄨˇ):(1)狀聲詞。形容波浪聲。(2)水急流的樣子。比喻事情演進不已。

ㄆ.狀聲疊字詞—不是水聲
易混淆:

.湲湲(ㄩㄢˊ):水勢洶湧的樣子。
.涓涓(ㄐㄩㄢ):(1)細水慢流的樣子。(2)小水流。

.唐詩欣賞 聽彈琴 / 唐.劉長卿

泠泠七絃上,
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
今人多不彈。

ㄈ.台灣諺語—春天、氣候:
.春天,後母面。
.沒吃五日節粽,破裘仔不甘放。
.春濛曬死鬼 夏濛做大水。
.謎語:熱天下脯天黑黑,猜六種動物名。
..............像要落西北雨 (象馬鹿獅豹虎)

ㄉ.「春」的相關成語:
.春光明媚:形容春景妙麗動人。
.春風化雨:適合草木生長的和風及雨水。
.後用以比喻師長和藹親切的教育。
.春風雨露:和煦吹拂的春風,滋潤大地的雨露。
.春回大地:嚴冬過去,春天再度降臨大地。
.春暖花開:春光和煦宜人,百花紛紛綻放。

春風風(ㄈㄥˋ)人: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教育給人的感化和恩澤。
(夏雨雨(ㄩˋ)人:夏日及時降雨,給人涼意。比喻及時加惠於民。)

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景如微笑般明媚動人。
(夏山如滴: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



◎參考資料
.清光緒20年(1894),鳳山縣廩生盧德嘉等撰修的《鳳山縣采訪冊》,內文收錄舉人卓肇昌的「東港竹枝詞」(頁507-508),(有圖)。 http://tw.myblog.yahoo.com/chichieh2/article?mid=976&prev=-2&next=-2&page=1&sc=1#yartcmt (990207)

.【台灣文獻叢刊·第 73 種】《鳳山縣采訪冊》 下 (清)盧德嘉 纂輯和《全臺詩》資料庫 http://club.xilu.com/wave99/replyview-950484-18989.html (981031)

.東港漁業文化展示館
http://life.pthg.emmm.tw/L3_content.php?L3_id=348474847 (990307)

.東港區漁會:東港三寶
http://tkfisher.org.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0004ategory=100004 (990307)

.聽看東港:從老漁村見識大歷史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56020?item=0010256020 (990307)

.台灣古典文學
http://dcc.ndhu.edu.tw/literature/subject1_3.htmm (990202)

.認識東港的紅樹林--海茄苳
http://www.otoroshop.com/ptming/new_page_611.htmm (990513)

.屏東縣東港鎮公所
http://www.pthg.gov.tw/TownDto/CP.aspx?s=2338&cp=1&n=12497p=1&n=12497 (990513)

ps.想再補充「東港王船」的相關資料,今天累了,沒力氣了,改天再續吧~~~

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臺灣竹枝詞介紹:東港竹枝詞十四首之五/清.卓肇昌

◎東港竹枝詞十四首之五 ..../ 清.卓肇昌
....湖邊春水碧於苔, ....為聽泠泠溪畔來。 ....不耐顛風阻人興, ....漁舟欲上又推開。


【語譯】
春天的湖水比青苔還要碧綠,
我來到溪邊是為了聽泠泠清脆的溪水聲。
受不了散漫的風阻擾了我的興致,
當我要登上捕魚的船時,船就又被風推走開。

【解釋】
1.泠泠,音ㄌㄧㄥˊ,狀聲詞。
    形容清脆激越的聲音。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
    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

.文選˙陸機˙文賦:
    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

    ...(↑徽:美善的。)

聽彈琴 / 唐.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此處泠泠為琴聲。)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2.不耐:忍耐不住,受不了之意。
3.顛風:狂亂、散漫的風。
4.漁舟欲上:欲上漁舟的倒裝句。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春天時節,乘著遊興來到湖邊,欣賞湖邊春色,為了想聽那泠泠清脆的流水聲。
本來這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可是就在他要登上漁船的時候,陣陣春風接二連三地把船推開,讓他無法順利登船,心中有些不耐煩,怪起這擾人的春風掃了興致。

整首詩給予人視覺上、聽覺上的享受,還能讓人感受到作者的心情,輕鬆與愉悅。
一個「又」字表示作者不只一次要登船,而且是很大的風把船用力的「推」開。
因不能順利登船,一個「耐」字用得巧,作者心情的轉變,就連和煦的春風也成了顛風而讓人不耐了。


【作者】

卓肇昌,字思克,臺灣鳳山人,縣庠生。
(庠ㄒㄧㄤˊ生:科舉時代考試合格,入各府、州、縣學讀書的學生。)

由拔貢生,登乾隆庚午賢書。與其父卓夢采(註)皆為清代台邑著名詩人,曾參與《鳳山縣志》編纂工作。

清乾隆、嘉慶時期宦遊詩作仍占主要地位,但台灣本地亦漸有優秀的詩人出現。台灣本地詩人,則以章甫、陳輝、卓肇昌等為代表。
清乾隆15年(1750)舉人,官揀選知縣,不赴。
少穎異,能承庭訓,長益岐嶷。
(ㄑㄧˊㄋㄧˋ形容小孩才智出眾、聰明特異。)

好為古文辭,下筆數千言,思汩汩如泉湧。論世知人,具有特識,一時老師宿儒,咸器重之。著有《栖碧堂全集》,藏於家。詩作「鼓山八詠」、「龜山八景」仍是膾炙人口之佳句。
生卒年不詳,年五十四卒。



註:
卓夢采,字狷夫,為清代鳳山縣庠生,性孝友,方正自持,精醫濟人。與其弟卓夢華亦為詩人,兄弟二人見重於時。其詩作〈鳳岫春水〉、〈龍目井泉〉等,皆在描寫當時鳳山縣景色,為研究高雄古典文學發展的重要史料。


康熙六十年,朱寇陷縣,賊黨募致之。采曰:「不善不入,昔有明訓。」辭不赴,強脅再三,慮不免,挈家遁鼓山深處,居匝月,吟詠自娛。散家貲給族戚里鄰口糧,戒曰:「寧餓死,毋從賊。」其鄉皆化為良民。
知縣陳志泰高其行誼,贈「儒林芳標」額。
子肇昌,領鄉薦,孫列膠庠。壽八十終。(舊志)


【附註】台灣民間文學詞彙語意辭典 (990202)
(祥琇註:在查找作者相關資料時,發現這段可愛又有趣的短文,故節錄於此。)
卓肇昌,這个是左營人。啊較早咱台灣就是講「一府,二鹿,三艋舺」,啊南部就是左營的文化尚發達的啦。啊有一个卓肇昌,就是伊已經作秀才啊,啊卜擱去考校,卜北京考校,卜考卜作官。

啊伊較cun9仔題一幅詩,講: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宗必有餘殃,殃盡必昌;

為惡必亡。為惡不亡,祖宗必有餘德,德盡必亡。

啊這句詩呼,今囥佇tue9呢?囥佇後勁的彼个廟的廟柱裏。
.


參考資料:
(祥琇註:慘!!~~把參考資料遺失了,今重新找一遍補上。)(990515)
.高雄市文化局:打狗文化資產
http://heritage.khcc.gov.tw/home02.aspx?ID=$2900&IDK=2&EXEC=D&DATA=44 (990515)
.



.中國臺灣網:文學概況:臺灣古典文學發展脈絡http://big5.chinataiwan.org/twzlk/whysh/wx/wxgk/200602/t20060224_233720.htm (990515)
.



.大寮鄉誌:人物篇
http://www.csic.khc.edu.tw/07/0703/%A4j%BCd%B6m%BBx/13-2.doc (990515)

.臺灣歷史辭典:八畫:卓夢采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contents/008/cca220003-li-wpkbhisdict001337-0425-u.xml (990515)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臺灣竹枝詞介紹:鳳山竹枝詞之七 / 清.盧德嘉--延伸學習教材

臺灣竹枝詞介紹:鳳山竹枝詞之七 / 清.盧德嘉

◎延伸學習教材(一):鳳山
Ø指古時候的鳳山縣。

.
Ø古名埤(ㄆㄧˊ)頭。市名由來可溯至清代之鳳山縣(1684年置縣),今日高雄、屏東大部份平原地區俱為其所轄。亦不在今鳳山市境。

.
.康熙時期鳳山古城圖.
















Ø鳳山縣治原在今左營,創建於清康熙,原為土城,共有四門,乾隆時曾在城上安置大炮。
....但經林爽文事件,縣城遭破,遂於1788年鳳山的行政中心移至陂(ㄆㄧˊ)頭街(今鳳山市),原有土城被稱為「舊城」。


Ø一級古蹟鳳山舊城介紹 (990509)

Ø清朝統治期間,舊城地區的防禦建置幾經變動。
康熙時,四方建設城門,左倚龜山、右連蛇山,並挖掘護城河;
雍正時,在城四周環植刺竹護城。
乾隆時,曾增建四座大砲台以加強防禦;林爽文事件後,遷至新城。
.
Ø此後鳳山漸轉為單指新縣城附近區域,不復為高屏地區的總稱。



....↑清乾隆7年鳳山縣城地圖

Ø道光時,擴大城址,內擁龜山,外接蛇山,疊石為城(以打狗山咕咾石為石壁),配砲台四座,東門鳳儀,西門奠海,南門啟文,北門拱辰。
.
Ø後來成為台灣第一座石城,當時稱它「圍龜放蛇」(990509),意思就是捨蛇山,圍龜山入城。















....↑清乾隆12年鳳山縣城地圖


Ø「鳳山」二字之典故,取自高雄市小港區與高雄縣林園鄉、大寮鄉接壤的條狀丘陵地帶」,原為山名,稱「鳳山丘陵台地」,山形似鳳而名,形似飛鳳展翅,名曰「鳳山」;…此一丘陵地帶,地形險阨,為明末、清初兵家必爭之地,清康熙58年(西元1719年)初修完成的《鳳山縣志》,對「鳳山」地名之由來,早有記載。

Ø地勢呈東高西低的平原地勢,…境內有一條東北朝西南走向的「鳳山溪」,全長約13公里(高雄縣境內約11公里、高雄市境內約2公里),在清代具有舟楫之利,帆筏可以從前鎮港,經五甲媽祖港上溯到鳳山縣城東門碼頭,人貨由此上岸,進入城內。















.
◎延伸學習教材(二):鳳山--曹公圳(ㄗㄨㄣˋ)
Ø「曹公」,指的就是一百多年前的清知縣曹謹。
.
Ø鳳山市區有一條道路叫「曹公路」;
.
Ø曹公路上有一間廟叫「曹公廟」;
(民國八+一年以前叫「曹公祠」,因主祀曹公金身,取代長生祿位,由祠升格為廟。)
.
Ø曹公廟正對面有一所國民小學叫「曹公國小」;
(縣署遺址即曹公國小現址。)
.
Ø曹公國小運動場南側,有一棵一百多年的茄苳樹叫「曹公巨樹」;
.
Ø當地有個里的行政轄區管這些地方,我們叫「曹公里」。


名留「清史稿」的曹謹 (990208)

Ø曹瑾,字懷樸,號定庵,河南省河內人,民間尊稱曹公。一生為官30餘載,雖然仕途並不平順,最後是以海疆知縣候用,但他在台灣履任鳳山縣、淡水廳的八年期間(道光17年至25年),勤政愛民,對地方的貢獻,嘉惠後人,一直為地方人士所樂道。因此,曹謹在《清史稿》中,猶有一席之地。

Ø清朝道光17年至21年(西元1837至1841年)間,來到鳳山縣任職的曹謹知縣,五年內為地方做了很多值得後人懷念的好事,諸如﹕開圳灌田、構築護城河、砲台、城門樓、疏浚蓮池潭等事蹟。

.
Ø「弭盜莫如足食,足食莫如興水利。」 (有曹公畫像)

凡掘圳四十四條,全長一百三十多公里,為台灣最大的水利工程。 (990207)

Ø台灣府知府熊一本,撰文刊石旌其功:
〈曹公圳記〉碑文:

「是故,得俗吏百,不如得才吏一;得才吏百,又不如得賢吏一也。」
.
Ø光緒十八年,鳳山舉人盧德嘉纂修的《鳳山縣采訪冊》讚曰︰「自是而後,踵行者眾。鳳山水利之興,實肇於此。」


Ø曹公舊、新兩圳先後完成,使高雄平原由一歲一熟的看天田,成為一歲兩熟的上等腴田,從下文先民歌頌曹謹之詞,可見一斑。


Ø台灣府學教諭劉家謀詠〈曹公圳〉詩:
誰興水利濟瀛東,旱潦應資蓄洩功;
溉遍陂田三萬畝,至今遺圳說曹公。


Ø鳳山縣生員謝苹香〈鳳山竹枝詞〉:
新陂水與舊陂通,終歲無憂旱潦逢;
種得水田三百頃,家家雞黍拜曹公。


Ø曹公開圳與龍母鬥法 (990207)
Ø
曹公相關事蹟 (990207)


◎延伸學習教材(三):烏魚
Ø烏魚因背部烏黑,學名鯔(ㄗ)魚,烏魚則是台語「黑魚」諧音。
....據台灣魚類資料庫,烏魚:鯔,又叫青頭仔(幼魚)、奇目仔(成魚)、信魚、正烏、烏魚。
烏魚分布概況分布調查點





.
.
.
Ø屬廣溫性魚類,從水溫8-24℃的海域均見,主要棲息環境為沿岸沙泥底水域。幼魚時期喜歡在河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海域生活,隨著成長而游向外洋。以浮游動物、底棲生物及有機碎屑為食。

Ø海上烏魚泅游的路線,均自中國大陸黃河流域出海口,泅游南下,是屬於「正頭烏」(洄流烏)。一路南下,最後抵達恆春巴士海峽海域,此時烏魚均已完成排泄烏魚卵(母烏、雌烏)或烏魚膘(ㄅㄧㄠ)(公烏、雄烏),如果烏魚由恆春巴士海峽洄游北上,即漁民所稱的「回頭烏」。

Ø雌魚一次可產下五到七百萬顆卵。
.
Ø烏魚多生於鹹淡水交界的河口,每年冬季因淡水水溫較海水先下降,烏魚便成群結隊游向海中,隨潮流南下避寒,洄游至臺灣南部西岸產卵後,再北返,因為烏魚每年冬至前後都會南來,十分守信,因此被稱為「信魚」。

Ø《諸羅縣志》:「產台者曰海烏;冬至前入港,散子前肥美。散子後,名回頭烏,則瘦而味劣。」
.
Ø康熙61年時,巡台御史黃叔敬著有《台海使槎錄》,記曰:
「烏魚於冬至前後盛出,……。冬至前所捕之魚,名曰正頭烏,則肥;冬至後所捕之魚,曰倒頭烏,則瘦。…… 」

Ø臺灣特產「烏魚子」即為此魚的卵巢。烏魚或稱為「烏頭」、「烏鱧」。亦可由人養殖,為本省淺海養殖之重要魚種。

Ø烏魚是冬季重要漁獲,數百年來在台灣形成獨特的捕烏文化,也繁榮了漁村經濟。


Ø依《台灣通史》記載,三、四百年前,烏魚即被視為重要漁獲,捕烏船都要向官方登記,繳納漁稅領取烏魚旗,才能出海捕烏魚…。

.

Ø烏魚子因為價格高,所以海中的烏魚又有「烏金」的美稱,是桌上佳餚。

◎參考資料:
Ø維基百科:鳳山市:歷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3%B3%E5%B1%B1%E5%B8%82#.E6.AD.B7.E5.8F.B22#.E6.AD.B7.E5.8F.B2 (990207)

Ø鳳山線上
http://www.fengshan.com.tw/component/content/article/1-fengshan-history/4-4fengshan-history/4-4 (981031)

Ø一級古蹟鳳山舊城介紹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16800122/tzuoo/tzuu_oldcity_map.htm1/C0116800122/tzuoo/tzuu_oldcity_map.htm (990509)

Ø高雄縣政府文化局:走讀鳳山:歷史人物 http://read.kccc.gov.tw/people/index2.asp(990207)
http://read.kccc.gov.tw/about/index.asp (980207)

Ø豫臺淵源:在閩臺有影響的河南歷史名人(二):抗英保臺曹謹http://hk.huaxia.com/ytsc/zywh/ytyy/2008/08/1078592.html8592.html (990402)

Ø曬烏魚子-傳統產業-手工業-烏金-雲林縣-口湖鄉 http://www.flickr.com/photos/goldentime/4162252687/687/ (990208)

Ø話說左營:歷患沿革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7/jcps/menu1/m1sub2.htm
(990509)
.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臺灣竹枝詞介紹:鳳山竹枝詞之七 / 清.盧德嘉

臺灣竹枝詞介紹:鳳山竹枝詞之七 / 清.盧德嘉

一帶漁家住海邊,
烏魚捕得慶盈船。
正頭肥美回頭劣,
入市人人問價錢。

【語譯】
住在海邊一帶的漁家,
正慶賀著捕獲滿船烏魚的船回來;
當下都是新鮮肥美的「正頭烏」,而不是味劣而瘦的「回頭烏」,
所以在魚市裡的人們都爭著問價錢採買。

【賞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鳳山海邊漁民,正慶賀滿載「正頭烏」漁船回港的景況。作者並告訴你這是「正頭烏」,不是「回頭烏」,所以在魚市裡很多人都忙著問價錢採買新鮮的漁獲。

因為「正頭烏」肥美而飽滿,「回頭烏」瘦小而味劣。

整首詩很明白淺顯地敘述一個場景(海邊的漁家),鋪陳前因(慶賀漁船豐收「正頭烏」回來),再敘後果(人人問價錢)。在第四句的「人人問」,讓整首詩都跟著熱鬧活絡起來,更讓人感到豐收歡愉的氛圍。

【作者】
盧德嘉為清末鳳山縣學廩生,奉知縣李淦之命,編修縣志,彙纂總其成。
(廩ㄌㄧㄣˇ生:明清兩代由公家發給銀兩、糧食的生員。)

清朝康熙22年,鄭克塽降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清廷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設台灣府,下轄台灣、鳳山、諸羅三縣。有關鳳山縣的縣志,遲至康熙58年,始完成《鳳山縣志》,為鳳山縣留下第一筆珍貴的史料。

乾隆29年(西元1764年),知縣王瑛有感於縣境山川靈秀,氣象萬千,文化采風,日新月異,決定《重修鳳山縣志》,經數月編纂成書,內容比《鳳山縣志》更精采。

其後130年,主政者疏於修志,至光緒18年,全台颳起纂修通志風潮,成立「台灣纂修通志總局」,鳳山縣知縣李淦奉省令主修縣志,設局籌辦,《鳳山縣采訪冊》終於光緒20年(西元1894年)脫稿,工作夥伴共五人,彙纂廩生盧德嘉總其成,總辦舉人盧德祥,舉人陳日翔,幫辦恩貢生周熙清、儒學教官王春華,合作達成使命,為清末的鳳山縣留下不可磨滅的文字史料記載。


(待續)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臺灣竹枝詞介紹:雞籠竹枝詞 / 清.黃敬--延伸學習教材

臺灣竹枝詞介紹:雞籠竹枝詞 / 清.黃敬

◎延伸學習教材(一)
【雞籠】


基隆古稱「雞籠」。「雞籠」一詞最早見於1617年,中國人張燮(ㄒㄧㄝˋ)所著的《東西洋考》一書,是漢人最早接觸台灣的地方之一。 「雞籠」百分之九十五為丘嶺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鄰近縣市相鄰,僅北面一處有少量的平原迎向大海,自古即為深水谷灣之良港。


.17世紀時:
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曾先後佔領過基隆,並以「大雞籠嶼」(今和平島)為基地,殖民台灣北部,為雞籠開發之始。
之後,鄭氏王朝在南台灣打敗荷蘭人之後,也於1668年揮軍北上,將殘餘駐守在雞籠的荷蘭人驅離,至今在和平島還有荷蘭人臨走前所留下的「蕃字洞」遺跡。

.18世紀

進入清治時期後,雞籠大部分地區仍為蠻荒之地,直到172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此乃今日基隆市街創建之始,之後逐漸有漢人移民移入開墾。

.19世紀:
西方列強東來後,美國海軍調查到雞籠擁有豐富的煤礦層及優良港灣,建議其政府派軍佔領,在鴉片戰爭時也有英國軍艦前來叩關。
在英法聯軍之役之後的1863年,雞籠終於隨著台灣開港而開放為貿易港,而後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取「基地昌隆」之意改名為「基隆」。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60 期,197~214 頁,2007 年6 月:

◎季風影響下台閩歷史性航路的開發 / 洪傳祥: http://www.airoc.org.tw/km-portal/download/attdown/0/60-10.pdf
(990425)

西班牙人繪製之雞籠及附近地區圖(1626)。
資料來源:Borao Mateo, José Eugenio(鮑曉鷗), 2002, P. xliii, 74.同圖亦見:曹永和,1981b,圖版52


*基隆市鳥:黑鳶

黑鳶:又名老鷹、厲翼、來葉、Black kite

身長59-68公分,翼長157-162公分,體重782-1186公克。





全身大致為褐色,幼鳥有明顯淡色羽斑,與成鳥明顯不同,翼下初級飛羽基部的白斑及如魚尾般開叉的尾羽是兩個易於辨識的特徵。


往昔,在和平島、八斗子、海洋大學、月眉山、石厝坑、仙洞、外木山、基隆港都很容易看到成群一、二十隻。八十年代初期,在情人湖一帶還曾有21隻老鷹聚集。全市也曾記錄到七個巢位。


如今,因棲地遭受破壞,老鷹已遷移到鄰近的台北縣山區。

基隆港仍是基隆、台北地區老鷹的主要覓食場所,亦為全台最容易、方便觀賞老鷹的地點。可近距離觀察老鷹的眼神、形態、飛行技巧、覓食技術及進食方法。最適合的觀賞時機為秋冬季的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



分布:廣泛分布於歐、亞、非、澳,為一普遍而且數量多的猛离。但是,黑鳶在台灣的總數卻不到200隻。

主要族群局限分布在南北兩端,由南至北,五個主要族群近年的最多隻數分別為77、82、12、8、84隻。但同時出現五隻以上的地區只剩2%。http://www.youtube.com/watch?v=rYRyrk7ouxg&feature=related (990425)

生態習性:黑鳶為典型的清道夫及機會主義者,牠們常在港灣、水庫、河流、海岸、養殖場、垃圾場及道路上尋找動物內臟、肉塊、死魚、死蛙、死鼠及被車子壓死的小動物,或在空中、樹梢抓昆蟲進食。牧場、耕地在翻土或收割時,也會引來老鷹覓食。


(*以上資料:基隆市野鳥學會*)




基隆港黑鳶:

引用自:
http://www.flickr.com/photos/jk-nikon_d300/2951541824/ (990425)




◎延伸學習教材(二)
【竹枝詞】

乾隆朝巡台御史熊學鵬所說:「物產民風事事殊」(〈即事偶成二律〉之一)把這種富有新鮮感的異域風情景物寫入詩中,最適宜運用的體裁應該是〈竹枝詞〉。


康熙朝呂謙恒〈題同年黃玉圃番社圖〉詩所云:耳目全開天海外,土風盡入竹枝詞。


清代所留存之〈竹枝詞〉詩作頗豐,所反映的社會民情風土勝事,亦具層面廣闊。若將〈竹枝詞〉作為探討往昔台灣社會的實情,參証以相關的史書、筆記、實錄、遊記等文獻,更可勾勒出當時的各種景象,有助於後人的加深認識台灣。


藉著〈竹枝詞〉性質的詩作,去認識早期的台灣社會景象與事物,是有其非凡的意義。



◎延伸學習教材(三)
【鱸魚】
中文名為「日本真鱸」,俗名為七星鱸、花鱸、青鱸。分布於黃海、東海、日本沿海至南中國海,包括台灣西部及北部海域。


分布調查點: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fishdistri_both.php?gen=Lateolabrax&spe=japonicus&PointType2=Y (990425)

台灣地理分布圖: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fishdistribution.php?gen=Lateolabrax&spe=japonicus (990425)

主要棲息於淡、海水交會區,且多半活動於具有流動水流之礁區。常上溯至淡水域覓食。每年春夏之際,幼魚上溯,而在冬季時降游回大洋。性兇猛,以魚、蝦為食。












引用自:http://hrb.china-nmjy.com/UploadFile/information/2009_7_28_14_55_347_鲈鱼.jpg (990124)










台灣魚類資料庫:日本真鱸: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2233 (990125)










.須臾滿載鱸魚返.......販伙爭沽鬧渡頭.
http://lib.mlc.gov.tw/webmlh/photo.asp?pg_size=9&pg_no=2&catalog=漁牧發展 (990124)
照片1971所攝


◎延伸學習教材(四) :語文篇
1).鳶飛魚躍:
詩經˙大雅˙旱蔍(ㄌㄨˋ):「鳶飛戾(ㄌㄧˋ)天,魚躍于淵」。
鳶,老鷹。鳶飛魚躍指鷹在天空飛翔,魚在水中騰躍。
比喻萬物任其天性而動,各得其所,自得其樂 。


2).蓴羹鱸膾、秋風鱸膾、蓴鱸之思:

....蓴ㄔㄨㄣˊ:
植物名。蓴菜科蓴菜屬,多年生水草。葉橢圓形,浮生水面,莖葉背面有黏液,夏日開紅紫色花。嫩葉可作羹湯,味鮮美。多生於池沼中。或稱為「缺盆菜」、「蓴菜」。
....膾ㄎㄨㄞˋ:切細的肉絲;切割。鱸膾:切成細塊的鱸魚肉。

鱸魚,是名氣最大的魚膾(ㄎㄨㄞˋ)材料,是鹹淡水之間的洄游魚,很早就入饌,每個朝代的書籍都有記載。

隋煬帝對鱸魚的評語是﹕「金齏(ㄐㄧ)玉膾,東南之佳味也。」
金齏原意是細碎的菜末,這裏作調料解,就是金黃色的調料,共用七種配料:蒜、薑、鹽、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粳(ㄍㄥ)米飯。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宋.范仲淹也有詩說﹕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元代王惲(ㄩㄣˋ)在〈食鱸魚〉詩中說﹕「愈啖(ㄉㄢˋ)味愈長」。

.四鰓鱸的故事:四鰓鱸其實只有兩個鰓,只不過鰓膜上各有兩條橙黃色的斜紋,形凹似鰓,所以才叫做四鰓鱸
連雲港文化網: http://www.lygwh.gov.cn/show.asp?id=3725 (990127)

晉朝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有歸隱故里之思。
典出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張翰傳。比喻歸隱之思。


西晉未年,吳郡(治所在今蘇州市)人張翰在洛陽的司馬冏齊王府中任職。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秋天,正是司馬冏權勢高漲,獨攬朝政的時候。

張翰看到滿天飛舞的黃葉,忽然想起現在正是家鄉鱸魚收穫的季節,生鱸魚片搭配莼菜羹下茭米飯的滋味何等鮮美,禁不住高歌一曲:
....
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

唱罷,隨即辭官回鄉吃鱸膾解恨去了。不久,司馬冏在皇族內鬥中被殺,他的許多下屬受到株連,張翰僥倖逃過一劫。

.「秋風鱸膾」自此成為一個典故,
1.當有人思念故鄉時,
2.或憧憬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時,
3.或感覺仕途風波險惡有意急流勇退時,

4.用以比喻不慕官位,思鄉歸隱。
無論老家產不產鱸魚,都使用這個典故。

維基百科:晉.張翰: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C%B5%E7%BF%B0_(%E6%99%89%E6%9C%9D)tw/%E5%BC%B5%E7%BF%B0_(%E6%99%89%E6%9C%9D) (990125)


*水龍吟.登健康賞心亭 / 宋.辛棄疾:
……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抆英雄淚!



*沁園春.三徑初成詞 / 宋.辛棄疾:

「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蓴羹鱸膾哉?」

*枕上作詩 / 宋.陸游:

「采若未能浮楚澤,思鱸猶欲釣吳松。」或作「思蓴」。

*寄致仕沈彬郎中詩 / 唐.李中:

「蓴羹與鱸鱠,秋興最宜長。」或作「鱸膾」。


【參考資料】

Ø 全臺詩作者資料庫:
http://cls.hs.yzu.edu.tw/TWP/b/b01.htm (990125)

Ø 維基百科:基隆市→歷史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B%9E%E7%B1%A0#.E6.AD.B7.E5.8F.B2tw/%E9%9B%9E%E7%B1%A0#.E6.AD.B7.E5.8F.B2 (990125)

Ø 日本魚類資料庫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2233 (990125)

Ø 華夏經緯:文化
http://big5.huaxia.com/zhwh/whbl/mjmp/2004/09/101021.htmlml (990125)

Ø 亞洲週刊十七卷三十一期 (2003-08-03)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fd&Path=2301707572/31fd.cfmnnel=fd&Path=2301707572/31fd.cfm (990125)

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140.111.34.46/newDict/dict/ (990204)

Ø 台灣清代〈竹枝詞〉價值研討
http://www.nchu.edu.tw/~chinese/EO12.HTML (990216)

Ø中國古代生魚片文化
http://map.answerbox.net/landmark-621970.htm (9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