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注音符號教學遇到的一些小問題與大學問





























前幾日,富亮拿了一張小紙條給我看,上面寫著:
ㄈㄥ和 ㄆㄨㄛˊ兩個注音。我問他什麼事?他的嘴裡嘟嘟囔囔地說了一些話,我沒聽懂。後來問了富亮爸比才知道,富亮想問的問題是什麼。
原來,富亮想問的是:為什麼ㄈㄥ不讀做 ㄈㄨㄥ? ㄆㄛˊ不讀做ㄆㄨㄛˊ?
哦~~~~這可是「大哉問」呢!

====

教了若干屆的低年級學生,這個問題時常遇見,就如同聲調符號的書寫位置一樣,總是反覆地在教學進行時被提出。

聲調符號的書寫位置,一般只知道要書寫在字音的右邊,卻不知實際上是有規定的。























依據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注音符號手冊--聲調說明表》,聲調符號正確標注的位置,應是在字音最後一個符號的「右上角」。如:













而且聲調符號寫法為:上挑、短鉤上挑、下撇。
是參考趙元任先生的「五度制調值標記法」標調號的。















雖然有朋友認為,注音符號只是一種輔助學習的工具,不必刻意要求,但是身為教學者,卻有告知孩子們的義務。雖然不能與世界學習語文用的羅馬拼音接軌,但絕無僅有的學習中文工具「注音符號」,說來也可算是獨特的文化資產,發明這些注音符號的先輩們真是了不起,在推展語言溝通與教育普及上,真的功不可沒。


另:
有朋友問及: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與撮口呼之意,順此一提。
這四種「呼」只是聲韻學上韻母的分類。
◎開口呼:國音學上指沒有介音,或主要元音不是ㄧ、ㄨ、ㄩ的韻母。發音時雙脣開展,故稱為「開口呼」。簡單的說,就是沒有和一 、ㄨ、ㄩ拼音的字音。如:包、爬、坡、喝等。
◎齊齒呼:聲韻學上指有介音一或主要元音為一的韻母。如:妖(ㄧㄠ)、接(ㄐㄧㄝ)、漆(ㄑㄧ)等。
◎合口呼:字音裡有ㄨ介音或主要元音為ㄨ。如:歡(ㄏㄨㄢ)、忽(ㄏㄨ)、彎(ㄨㄢ)。稱為「合口呼」。簡稱為「合口」。
◎撮(ㄘㄨㄛ)口呼:音韻學上的四呼之一。指有介音ㄩ或主要元音為ㄩ之韻母。如:約(ㄩㄝ)、居(ㄐㄩ)。

====

可是富亮提出的問題,卻不僅是「規定」不能拼音而已,實際上已經是聲韻學、語音學相關的問題了。
依個人所學與經驗,「ㄅㄆㄇㄈ」之所以不和ㄨ介音的韻母拼音,可能和雙脣、脣齒的發音部位或語音的流變有關。

如:
東ㄉㄨㄥ,ㄨ介音弱化,跟著ㄥ轉變成/ong/音,與登ㄉㄥ的讀音有別。

剝ㄅㄨㄛ,ㄨ介音弱化,(或根本就不曾有過此音,因為不好發音。)讀成ㄅㄛ,聲音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補充:100.10.24
風ㄈㄥ發音同東ㄉㄨㄥ,卻為何不拼音成ㄈㄨㄥ?原因可能也與「剝」同,ㄈㄥ和ㄈㄨㄥ,音近似而無大差別,而取其易者。

而當發音如:ㄊㄨㄛ、ㄓㄨㄛ等有ㄨ介音時,你會發現發音部位的雙脣是噘出來的;當發音如:ㄅㄛ、ㄇㄛ等無ㄨ介音時,雙脣卻不需噘出來。

語音的發展會受地方語言的影響而改變,如台灣語言裡沒有捲舌音ㄓ、ㄔ、ㄕ、ㄖ,這幾個注音符號的相關字也有明顯字音的轉變,轉變成沒捲得透,比ㄗ、ㄘ、ㄙ稍捲一些而已,甚或已有二者不分的情況出現。
ㄖㄣˊ的字音已有部分的孩子發音成ㄌㄣˊ,在大人的世界裡尤然。老師除了在教學時,「努力」(哈!)指導孩子們的發音咬字正確外,別無他法,畢竟「語言」會隨著時空的流轉,做它適度的調整與發展的。



※以上,只是個人淺見,真是對不起老師,所學不精。
汗ing~~。
若有專家、學者、前輩、先進或同好者,知其所以,也歡迎共同討論,不吝賜教,不勝感激!
謝謝!


2011/10/22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