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網溪泛月 / 楊仲佐

    好長一段時間,終日碌碌,未再接觸臺灣竹枝詞久矣。偶遇機緣,見此詩作,驚喜之餘,摘錄於此。

====

網溪泛月 / 楊仲佐
向晚1臨溪一撫膺2水天月色共清澄
近樹連村屋可數,短繩繫岸舟堪乘。
網溪居愛網溪水,蟾峰3突兀當前起
舉杯邀月面蟾峰,長空無雲碧千里。
扁舟放乎隨溪流,溪上冷冷風欲秋。
明月無心偏照我,我與溪月共悠悠。
悠悠此意寄溪水,人生長見月光不4
月光今古長如是,人生百年安5所致
共欣身健月當頭,況值心中無個事。

【注釋】
1.向晚:傍晚。
2.撫膺:用手輕拍胸口,有「撫膺長嘆」之意,詩末數句可見其月夜賞景之後的感慨之情。
3.蟾峰:蟾蜍山,位於臺北市文山區與大安區交界處,海拔128公尺。
4.不:音ㄈㄡˇ,同「否」。
5.安:如何、什麼。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收入《網溪詩文集》。
「網溪」其實便是新店溪,大正8年(1919)楊仲佐在今中和市中正橋附近的網溪里興築別墅,因該地原名「網尾寮」,故以「網溪」為名。
當時河岸寬闊,水流平緩,夜晚在此泛舟,景致優美,氣氛迷人,「網溪泛月」因此成為「中和八景」之一。
然而戰後因當局對於環保不夠重視,溪水日受污染,且於民國52年(1963)築起水泥堤防,將網溪別墅隔絕在外,網溪勝景終於成為絕響,後來又因道路拓寬等因素,原本佔地廣達5000坪的別墅,至今只剩下600坪左右。
楊仲佐哲嗣楊三郎為著名畫家,別墅中仍保留其畫室原貌,現為臺北縣縣定古蹟。
【作者】
楊仲佐(1876-1968),字嘯霞,號網溪,淡水縣擺接堡中和庄(今臺北縣中和市)人,天資聰穎,早年即有詩名。
乙未改隸之後,為公學校教員,後任《臺灣日日新報》漢文部記者、林本源第三房支配人以及臺灣製酒株式會社社長,期間曾於明治44年(1911)與黃玉階等共組「斷髮不改裝會」。
大正9年(1920)實施菸酒專賣制度的同時,被指定為酒類賣捌人(即經銷商),並在海山郡中和網溪營建別墅,日以吟詩賞花為樂,亦為「瀛社」社員。每至花季,往往邀集各方好友來此飲酒雅集,而〈網溪觀菊〉也成為許多詩人都曾吟詠的主題。
終戰之後,在民國47年(1958)曾倡議設立永和鎮,因眾望所歸,以八十四高齡出任首任鎮長。
其詩風頗近於陶淵明與白居易,著有《網溪詩文集》,龍文出版社於民國98年(2009)覆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