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內容豐富,自不必多言,學術性很高,引經據典,又融合自己的見解,條分縷析,脈絡清楚,又很平易白話,常常能前後相呼應,魯鈍如我者也看得懂,還看得津津有味,實在是這本書給了我許多可以繼續思考、探求、玩味的線索。
像在書中p.38提到:「由於竹枝詞概念的逐漸擴大,於是以木為名的許多草木也襲其形式來命名,如櫻枝詞、柘枝詞、荔枝詞、桂枝詞、松枝詞、桃枝詞,(它頁還看到有橘枝詞)都是模仿竹枝詞之例而命名的。……在清代台灣竹枝詞的篇章,也出現過他處未曾見到的〈蔗枝詞〉……」
.
這些「以木為名」枝詞,都讓我覺得新鮮又好奇,到底這些詩詞有何異同?內容、特性有差別嗎?之所以產生這些詩詞的地理環境、風土民情、人文社會、歷史背景等等,彼此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單就這些都足以讓人再去深究、費心思量了。
.
再看這些以木為名的枝詞名稱,令人覺得它們真是一群可愛的集合呀!(還好沒有花枝詞...),好像是一群小朋友,一聲令下: 向前看齊!全部枝詞都排隊集合了。尤其是那個〈蔗枝詞〉,未曾在他處出現過,只因咱們臺灣盛產的就是甘蔗嘛...(這時,忽然莫名的感覺驕傲起來,哈!),也許,它才是可堪稱台灣竹枝詞的代表...(不知有沒有樟枝詞或是茶枝詞哦??一笑..)
.
ps.
柘:讀音「蔗」,植物名。桑科柘樹屬,落葉灌木或喬木。樹皮灰褐色,長刺。葉子具柄而呈卵形或橢圓形,可以養蠶。花排成列,成頭狀花序,果實如桑葚圓形。樹幹質堅而直,是貴重的木材。
.
柘枝:一種唐、宋時代的西北民族舞蹈。歌舞相應,節奏多變,多以鼓伴奏。
.
再看書中p.71:「面對清代台灣吏治不佳的許多指證……早期優良的循吏亦不乏其人,知府蔣毓英、靳治揚、衛台揆,知縣沈朝聘、李中素、季麒光,分巡臺灣道陳璸等,觀乎舊志均有詳載。」
.
讀到這一段,想起我在編撰的過程中,也見到兩位在當時相當愛護本地百姓,備受愛戴的好官。
.
一位是在我編寫清.盧德嘉〈鳳山竹枝詞之七〉的教材時發現的。當時我正在查閱鳳山相關資料,看到河南人曹瑾,(字懷樸,看他的字都讓人可以感到他的謙虛)到鳳山為官,把當地治理得很好,還被尊為曹公,名留《清史稿》,列傳「循吏」有載,全文五百餘字。
鳳山線上:http://www.fengshan.com.tw/component/content/article/4-tsaugung-deeds/39-6-?directory=4 (990302)
.
看了一些關於曹公的故事,心裡真的很感動,曹公在清代台灣府鳳山縣知縣任內,首倡開圳築渠,成為家喻戶曉的「曹公圳」,至今還在,嘉惠後代子孫,真了不起。
.
另一位是在我編寫清.史齡〈臺南竹枝詞〉教材時發現的。作者史齡的相關資料相當少,是斗六門末任縣丞,史上記載不多。(大概是沒什麼政績或表現吧??)
.
倒是在他前幾任的一位縣丞叫姚鴻,刻「示禁」石碑,行「一文緣」法。《雲林采訪冊》中,記載姚鴻謂 : 「居官廉名,安良除暴,嘗慮差役過多,藉端勒索,為之裁派差名,減輕差費,凡有益於地方之事,莫不認真整頓,以期成效,若夫倡修廟宇,捐建廟橋粱善事,猶其餘事,士民愛之,奉公祿位於受天宮,…」
.
更了不起的是哦,姚鴻有一位堂妹亦曾為縣丞。女生耶!「姚公堂妹姚莉,是嘉義縣斗六門分縣第二十一任縣丞,為官亦有循聲,在職三年(光緒六年至九年),頗獲民眾敬仰。」當時,女生已經可以為官了嗎?(驚 ing~~開心開心...)
.
雲林縣斗六鎮公所:http://www.dl.gov.tw/introduce/introduce_2a.asp (990302)
.
台灣文學一向是我們求學、受教育以來,被疏忽的一處領域,今日乍見,除了驚奇,也感恩許多前輩們的努力開發,讓後起晚生能稍窺屬於自己的本土文學,心中是十分感動。
.
加入玉君老師「大家來讀古典詩」的團隊,自認收穫豐碩,也藉機多認識自己的故鄉,覺得好幸福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