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續探臺灣推理小說創作發展與出版概況

壹、臺灣推理小說創作發展概況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立了「相信台灣,堅持本格」的部落格,不定期發表推理小說和推理電影的相關心得。2012年10月始在紀州庵舉辦第一期「推理創作課程」,期培養更多的有心人士共同參與推理小說的創作與分享。


        國立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台北醫學大學推理研究社,中國醫藥大學推理研究社,國立中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推理同好會於2005年的「推理聯合暑訓活動」中,為鼓勵參與暑訓的學員積極創作推理小說,亦舉辦「第一屆台灣校際推理聯盟徵文獎」。

        又於2007年、2012年,舉辦第二屆、第三屆徵文獎,並將各篇優秀得獎作品結集成冊,期能提升大學推理社團閱讀與創作風氣,並藉由作品發表,使創作者、評論者及讀者能得以互相交流,促使各大學推研社,能邀請更多成員參與創作與閱讀。

五所大學不但成立「臺灣校際推理社團聯盟」,時常多有互動,並成立NTUMystery《謎思推理報》網站,創刊號於2006年9月發刊,報導內容有活動紀實、新聞、講座及新書介紹,並有推理專欄、浮動單元、公告等,是一份內容豐富的電子報,協助推廣推理活動,佈達活動訊息。

貳、臺灣推理小說出版概況

        1990年代初期,受「著作權法」的影響,臺灣出版界受到不小的衝擊,因為當初這些出版社都未經版權授權,所以面臨了來源斷炊的窘境,也就是當時各出版社出的書都算絕版,無法再私自翻譯出版外國推理小說。


        1990年代末期,日系推理小說在台灣的出版市場,僅存獨步和皇冠兩家出版社。

        20與21世紀交接之際,當時以推理小說為主要商品的大公司有臉譜和遠流兩家出版社。臉譜出版社成立於1998年,以引薦歐美作家為出版方針。

        在2004年5月,遠流又推出「推理之后」作家克莉絲蒂,完整而齊全的長篇推理小說《克莉絲蒂推理全集》80冊,是為當年度出版盛事。

        續於2010年整理出版《克莉絲蒂120誕辰紀念版.全球暢銷 TOP12》,精挑12本克莉絲蒂最受歡迎的精采極品,在全球銷售成績排行前12名的小說,改換新裝,邀請多位名家達人撰文,引領讀者欣賞克莉絲蒂的迷人世界。

        2001年底,小知堂文化率先以〈黑色書房〉書系進入市場,打頭陣的是祖師爺級的《愛倫坡恐怖小說集》。自2004年8月至2006年10月,出版了台灣推理小說Mystery Eye書系,讓台灣的創作新秀能有發表本土推理小說的園地。

        2006年,臉譜出版社取得全球推理雜誌領導品牌《艾勒里.昆恩推理雜誌》授權繁體中文版,出版華文世界第一本專業推理季刊《Mystery 臉譜推理季刊》,冬陽(許鈺祥)為主編,雜誌型態,引進相當即時的歐美推理訊息,及當今最新短篇推理創作、論述,有系統譯介精采、古典的大師名作。

        內容大半是短篇或中篇的推理作品,是解謎、犯罪、懸疑、驚悚、幽默短篇大集合,邀請華文寫作名家談推理閱讀,並提供優秀華文作家作品發表園地。收錄有作家專訪,亦有本土推理小說的刊載。有傅博先生談論日本「新本格」推理小說的文章。第一期主題為「艾勒里‧昆恩百年誕辰專輯」。第二期主題為「福爾摩斯誕生一百二十週年專輯」。

        可惜只出了二期,便無限期停刊了。

        2008年,臉譜出版社沿襲並拓展M & C的意義與精神:推理與犯罪小說(Mystery & Crime),大師與經典之作(Master & Classic),以「推理大師經典名作選」的形式,持續引介推理世界中了不起的偵探推理作家,重新編選值得一讀再讀的雋永之作。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將「人狼城文學獎」、「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得獎作品結集成冊,出版《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傑作選》,同時也出版會訊,除了紀錄協會相關的事件與活動,2012年的會訊還收錄了第二屆會內賽的四篇作品。




參、簡介推理小說創作、出版相關的重要人物
在臺灣推理小說創作發展與出版的過程,雖說是結集眾人之力,其中重要的靈魂人物在關鍵的地方使力,可以說是開創推理出版與閱讀人口的重要功臣。今列舉一二略述於下:

    推理小說的推手前輩傅博,在日本創辦《幻影城》推理雜誌,推動日本推理小說發展,撰寫相關的文化、文學、評論或介紹,引介了無數日推理小說家及其作品進入台灣,在台灣的推理小説界可以說有著橫跨世代之影響力。而他用本土語言演講,是堅持,也是風格特色。

    林佛兒是台灣第一個引進日本推理大師松本清張作品的人,本身是推理作家。在臺灣推理出版史上,是個重量級的人物,被譽為「台灣推理小說第一人」。他不僅寫推理小說,創辦《推理雜誌》,提供資訊、小說來源的載體。在荒蕪的年代,本土的第一本創作的長篇推理小說,首推他的作品:《美人捲珠簾》,是一本廣義的社會派作品。

    景翔的推理小說譯作等身,曾參與《推理》雜誌的創刊、擔任編輯顧問,並為《推理》雜誌撰寫「推理錄影帶選介」及「推理小說大家看」專欄。

    詹宏志為書親撰導讀,讀者在閱讀小說之前會先知道這個小說的歷史地位以及重要性,藉以提高小說本身的價值,這也成為日後推理小說的固定出版必然有的形式。這套叢書創造出新的推理小說市場,提升了翻譯推理小說的品質,有很大的正面意義。

    黃羅,在出版界十餘載,從事過推理小說的行銷、編輯、翻譯、選書、評論,以及撰文導讀等工作,幫【謀殺專門店101推理經典】寫了後十本的導讀。

    冬陽,是個極度的推理小說迷,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在出版界有多年的工作經驗,不定期在相關出版品及電子刊物上,發表推理小說導讀、解說或報導文章,。

    其他如新生代推理小說創作家,在推動創新與本土化的功能上,有其重要的影響力:

既晴,恐怖及推理小說作家及評論家,是第四屆「皇冠大眾小說獎」百萬首獎得主,在本土推理小說中,建立少見的系列偵探角色。曾擔任「人狼城推理文學獎」、「浮文誌新人獎」、「中國華文推理大獎賽」評選評審委員。

呂仁,推理小說作家、推理評論家。

林斯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是台灣新生代的代表性推理作家之一,少數仍堅持本格推理創作的作者。現為業餘推理作家,已出版多部長短篇推理小說,並不定時為出版社、雜誌社撰寫推理雜文。

寵物先生,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會員。台灣推理作家及評論家,曾以〈犯罪紅線〉獲第五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首獎。平常積極推動推理相關活動與創作,並為推理小說書寫導讀。

藍霄,推理小說作家、推理評論家。短篇小說〈醫院殺人〉曾獲第二屆林佛兒推理小說獎第三名;而〈自殺的屍體〉更被推理雜誌讀者票選為當年推理雜誌刊載所有華文短篇推理小說的第一名。

陳嘉振,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台灣本土推理作家。《設計殺人》入圍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電影劇本《雙重對決》獲【99年度徵選優良電影劇本】佳作。以〈兇手.巴萊〉獲第十四屆南投縣玉山文學獎短篇小說類佳作。

肆、結語

臺灣推理文學,受中國晚清公案小說、日本推理小說風格影響,再受到歐美推理小說的吹襲,而後,逐漸發展出我們自己本土創作的成果。這一段段進程,都呈現在出版現象中。除了可以看見推理小說在臺灣的創作發展、閱讀人口與市場,更可藉著出版史,看見推理小說在臺灣如何的發芽、生根、成長,如何的從無到有,從一隅到佔有一席之地。


1994年遠流出版陳舜臣的推理系列,讓愛好推理小說的大眾認識這位融合多重歷史文化,精通五國語言的陳舜臣。陳舜臣以推理小說成名,在日本文壇,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大師人物,以中國人思維和日本文學薰陶的背景,使作品有別於一般中日作家。是在寫這篇報告的新發現與認識,原來,我們臺灣早有如此優秀的前輩在創作歷史推理小說。

臺北醫學院推理小說研究社於2006年,拍攝冷言先生原著的《偷臉》短片電影,由知名推理作家既晴先生執導,是台灣推理作品影像化的先鋒。把平面文字化為有形影像的作品,是推理小說創作向外拓展空間的另一進步。

2012年,金車教育基金會舉辦八場「金車推理講堂」,推廣推理閱讀,不遺餘力,讓更多的大眾認識與接觸推理文學;又將舉辦〈2013「< 秒針」推理微電影獎〉,其用意也是希望能將推理小說形象化,發展另一個不同的藝術空間。

各大學社團的推研社成立,對推理小說的創作、發展與出版,無疑是注入新血與動力,是促進、推動對臺灣推理文學研究與探索的一股助力。其中,臺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招收的對象,更開放給喜好推理小說的社會大眾,在推廣、凝聚與創新,都有不錯的成績。

在每個創作與出版階段,或每個重要推手背後,都尚有更多的歷史與背景,值得日後我們做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如:1909年李逸濤撰寫的《恨海》;日治時代的許丙丁《實話探偵秘帖》;牛哥的「仇奕森探案」;楊念慈的《廢園舊事》;傅博的《幻影城》等,相信都有豐富的資料待我們去發掘與深究。

參考資料: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初探台灣推理小說創作發展與出版概況


據呂淳鈺,〈日治時期台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2004年的研究,此篇為目前可考的台灣第一篇推理小說創作,始自明治31(1898)1月至4月,前後共達五十回,53篇。(第五十回分做「完--上、中、中、下」四篇)



壹、何謂推理小說

    早期的推理小說,稱做「偵探小說」,以偵探事件為題材,描寫案件發生的經過和破案過程的小說,情節曲折離奇,引人入勝。「推理小說」是二次大戰後才發明的文學名詞,社會派盛行之後,才被普遍使用。

    推理小說之所以迷人,在於故事情節當中有「謎」,除了要有生動的文筆鋪陳敘事外,通常於開端顯現出複雜難解的謎題,利用懸疑佈局與敘述手法,接著由主角(通常是偵探或業餘偵探),利用敏銳的觀察、理性的分析線索和證據來解決事件。

    而後,許多線索的出現與受挫,環環相扣,角色的發展等故事輪廓,讓讀者在閱讀時,彷彿身歷其中,能運用其思考邏輯與想像空間,跟著疑雲密佈、撲朔迷離、錯綜複雜的劇情,利用同理心去推理他人的想法,用敏銳的觸覺去發現、感應、探究箇中奧祕,而完成緊張、鬥智、欲罷不能的過程。

    有如經歷一場智力猜謎測驗,讓讀者手不釋卷的去破解謎團、追緝真凶、找出寶物、解開奇異事件等,最後則有合乎邏輯、推理,又出人意表、豁然開朗的結局,使讀者從中獲得與故事中主角同步接受挑戰、成功破案的成就感與樂趣,甚至又留下另一謎團待解,再度使讀者與小說相連而不可分離。

    大眾印象中的「推理」小說,按字面意思的理解,指的是一定要有推理成份的小說,以偵查、合乎邏輯或科學印證的推理過程為主。廣義而言,舉凡警察辦案小說、法醫破案小說、間諜小說、犯罪小說等,甚至中國古代各種公案小說,部分的恐怖、驚悚小說,應都可算是「推理」小說。



貳、台灣推理小說創作發展

    台灣推理小說的發展進程,應可粗分為三階段,分別為「日治時期的本格輸入」、「80年代:以《推理》雜誌為中心」與「90年代晚期以後的網路世代」。

    台灣推理小說的出現,據呂淳鈺(2004)之研究,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1898年於《臺灣新報》上連載的〈艋舺謀殺事件〉小說,為目前可考的台灣第一篇推理創作,始自明治31年(1898年)1月至4月,前後共達五十回,53篇。

    日治時期的臺灣,由於受日人以紀實為訴求「偵探實錄」的影響,引發在台日人書寫風潮,獨立創作了許多傑出的作品,沿襲歐美古典推理的法則,不僅創造出智慧過人的偵探,更在小說中呈現解決犯罪線索等相關問題的理性偵察,讓小說走向「邏輯推論的小說」,深深影響當時臺灣古典文人的推理小說創作。如:1943年,許丙丁以服務於警界時的經驗與傳聞展開創作,將轟動一時的案件以日文寫成《實話探偵秘帖》,為日治時期少見的台人偵探實錄類型創作。

    日治時期偵探小說刊載場域,並沒有在臺灣發行的專門刊物,而多刊載於綜合型報刊、娛樂型與機關型報刊,如:《臺灣新報》、《臺灣日日新報》、《臺灣警察時報》、《三六九小報》等。

    台灣本土推理小說的創作風格因於地理位置的接近、歷史淵源的交叉重疊以及文化薰染的世代傳承性,深受日本推理小說的影響,分別在日治時期、1980年代及2000年以後,接受日本當時暢銷小說作家的薰陶,出現「傳統解謎」、「社會關懷」、「本格創新」等不同階段的創作風格。

    早期臺灣,受傳統中國公案小說的文類影響,又受古典中文翻譯的歐美推理小說引進的衝擊,許多作家開始進行仿作與擬作。

    目前已知最早的古典中文推理小說出版,應為1909年李逸濤撰寫的《恨海》,爾後也有作者陸續在報紙創作連載的推理小說。

    到了二次大戰之後,推理小說隨著臺灣政治體制的改變而式微,尤其在50到70年代,國家文藝政策的推行,使得在日治時期已初具規模的大眾文學發展因此中斷。雖然仍可以從少數的創作者的作品中,看到與推理小說相似的部分,如李費蒙(牛哥)1953年的「仇奕森探案」系列,楊念慈1962年由文壇社印行的《廢園舊事》,但未能形成推理小說的書寫風潮。

    直到70年代中期以後,林佛兒成立林白出版社,出版一系列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說,才又重新啟動了「推理小說」的概念,而被讀者所接受與認識。

    為了鼓勵本土推理小說,林佛兒在1988年起舉辦了四屆「林佛兒推理文學獎」,該獎項培育出余心樂、藍霄等優秀作家,林佛兒可謂是推理小說發展的重要推手。

    台灣推理小說在經過摸索與沉寂的階段後,在九○年代後期快速發展,並出現了不少優秀作家與作品。中國時報在1998年舉辦第三屆百萬小說獎,並將主題訂為「推理」,便刺激並引發許多創作者的能量,產出許多參賽的作品。

    推理作家余心樂於1987年9月號《推理》雜誌上開始連載發表〈推理(偵探)文學面面觀〉,是第一個有系統展現「推理小說史」的專欄,針對推理小說發展史進行論述,並廣泛介紹海外推理文學,同時還強調即時性與多元性,可說是不可多得的資訊來源。

    《推理》雜誌給予本土推理作家發表作品的平台,每本雜誌都有一至三篇的本土推理創作,二十多年下來就有幾百篇,等於是保存台灣本土原創推理小說的寶庫,若有學者要研究台灣推理小說史,這將是最佳的研究素材。可惜此刊已於2008年四月休刊。

    90年代晚期以後的網路世代,新興的網路逐漸取代了先前刊物的功能,網路世代造成推理迷之間互動頻繁、成立虛擬社群、Web2.0興起,從以往紙本的單方面傳輸進化到雙向的對話,推理知識也透過網路而容易取得。

    2003年,藍霄成立網站「blue的推理文學醫學院」,產生了許多閱讀社群,增加推理迷與出版社的互動與管道,彼此提供訊息,推理迷推荐好的作品給出版社,出版社也會參考意見與反應,加入出版策略中。

    由既晴號召的「台灣推理俱樂部」(現改名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自2003年起舉辦「人狼城文學獎」(2008年改名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也發掘了不少優秀作家如林斯諺、寵物先生(本名王建閔)。

    「推理文學研究會」於2008年4月成立,同時推出「十大必讀書單」及舉辦「第一屆推理小說評論獎」,期望吸引更多人從事推理小說評論,使愛好者得以跨越地理空間的限制相互交流討論。
20099月皇冠文化舉辦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立意在於鼓勵華文地區的推理小說創作與閱讀,因此產生了許多新秀創作家,同時也刺激產出許多傑出的作品,並加深一般大眾對推理文學的討論與重視。

臺灣各大學社團中,陸續也有推理小說研究社的成立,如:臺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成立於1996年9月,2012年8月《UNCUT臺政推理小說聯合社刊創刊號》出版;中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成立於2001年12月,2005年出版社刊《血色的邏輯:中正推理文學誌》,是台灣第一本公開流通的推理同人誌;臺北醫學院推理小說研究社於2005年創辦,社團推理小說創作集《永恆的陪伴》也於2007年6月正式發表。其它尚有政治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也都有相關社團的成立,對於推理小說的創作、發展與出版,無疑是注入新血與動力,更是促進、推動對臺灣推理文學的研究與探索一股助力。

參、台灣推理小說出版簡介

    臺灣的推理小說最早的出版紀錄,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只是欠缺一定的系統與脈絡,又因臺灣的政治體制改變與隔離,致使正在進行一種類型文學的開創無法延續,日治時期已有的推理小說出版也因此停擺。

    1951年時,有《偵探月刊》、《偵探之王》、《大偵探》等雜誌,內容多是翻譯美國通俗雜誌的短篇小說。

    1965-1974年東方出版社翻譯出版的《亞森羅蘋全集》《福爾摩斯探案全集》誕生,並獲行政院新聞局推荐中小學生優良讀物。《亞森羅蘋全集》為當時台灣最受歡迎的兒童讀物之一,亞森羅蘋在台灣幾乎與福爾摩斯齊名,甚至因為亞森羅蘋推理小說作者莫理斯•盧布朗筆下刻意貶低福爾摩斯,在1990年代之前的台灣,亞森羅蘋的知名度遠高於福爾摩斯。

    東方出版社又在1960年代初期,推出了「世界少年文學選集」系列,其中間有推理小說。除此,其他出版社也有零星的出版過推理小說,只是因為沒有完整的出版概念,並未特別引起注意。

    1962年,《偵探》雜誌創刊,可能是目前資料所及最早的推理小說專門雜誌。書中多以歐美推理小說為主,雜以數篇日本推理小說,可惜不附作者姓名,也不附原文小說名稱,所以在追索其刊載的小說來歷格外困難。

    1968年,林佛兒創設了林白出版社,在臺灣推理出版史上,是個重量級的人物,被譽為「台灣推理小說第一人」。他不僅寫推理小說,創辦《推理雜誌》,後來還舉辦「林佛推理文學獎」,造就不少的新秀創作家,使推理小說逐漸為大眾所見而發展起來。

    臺灣的推理小說出版市場,一直到1980年代,才開始有出版社針對推理小說進行推廣與出版計畫,也是從此時期開始,才有推理小說的固定讀者群。此時期是推理小說的黃金盛世,以《推理》雜誌為中心,林佛兒林白出版社1979年推出「推理小說書系」,就此展開當時台灣出版界最具企圖心的推理小說出版計畫,「推理小說」這個概念才逐漸被大眾所接受。

    林白、星光出版社開始引進大量歐美推理小說,如艾勒裡•昆恩的大師級作品《X的悲劇》首度被臺灣讀者認識。當時以日本為轉口港,對歐美推理的引介是跟著日本出版趨勢而來,因此後來重心也漸漸轉移到日本,到皇冠出版赤川次郎系列作品時,到達巔峰。

    1983年,遠景出版社請三毛代言,出版《克莉絲蒂探案全集》,以套書概念銷售,接著1986年又出版《梅森探案》系列與1992年出版《柯賴二氏探案》,在當時可謂難得一見的出版景觀。

    《推理》月刊雜誌1984年11月創刊時,《偵探》雜誌尚在發行,以美國小說居多,但內容偏向罪案實錄,推理偵探類小說的反而少。

    《推理》雜誌以刊載推理小說與相關評論為主,在推理小說市場並未成形的當時,可以說身兼推廣者與傳播者二職。在總數共 282 期的雜誌當中,介紹許多稍後被台灣出版社相中,翻譯並出版單書的歐美日推理作家。

    此風潮形成,希代出版社也由傅博策劃及主編,推出三個推理小說書系:「日本十大推理名著全集」、「日本名探推理系列」、「日本推理名著大展」,共計33册。這些系列的書前,有總導讀,每一本也都有獨立的導讀,除了讓讀者看推理小說,並且提供必要的資訊給讀者。為了讓譯者對翻譯負責,書裡特別放了譯者介紹。

    志文出版社也于1987年至1989年間出版了新潮文庫的推理小說系列「新潮推理」與之後推出的「新潮短篇推理」,共出版12部作品。收錄作品皆為推理小說領域最為重要的作品,包括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共七冊(4部長篇與56篇短篇),愛倫‧坡的《莫爾格街兇殺案》(包含開創推理小說典範的〈莫爾格街兇殺案〉、〈瑪麗‧羅傑之謎〉、〈失竊的信函〉、〈汝即真兇〉與〈金甲蟲〉共五篇),另有犯罪小說女王阿嘉莎‧克莉絲蒂《赫拉克雷斯的冒險》與《雲中謀殺疑案》兩部白羅探案,以及莫里斯‧盧布朗《怪盜亞森‧羅蘋》與《羅蘋的告白》,此12部作品目前皆有新譯本,後來,遠流出版社出版了《阿嘉莎‧克莉絲蒂全集》與小知堂出版社出版了《莫里斯‧盧布朗全集》。

    這些作品或被重譯推出,或被引進更多的作品,或被推出全集,可見得這幾位作者受重視的程度,當年出版的選書實無愧「世界推理」之名。

    1990年代初期,受「著作權法」的影響,臺灣出版界受到不小的衝擊,推理小說開始被出版社正視,願意給予出版的空間與用心經營,過去的拼裝書系不再多見。

    1993年,小知堂出版社加入推理小說出版市場,推出席尼.薛爾頓的推理小說系列,後又陸續每年推出一個推理小說系列,如1994年「梅西.米勒偵探系列」,1995年《天才妙探》系列,1996年《金絲梅芳探案》。

    1990年代末期,開始的新一波浪潮,不論量、水平與市場都更加成熟,如臉譜、獨步文化等出版社開始有系列地經營,不僅呈現了日本、歐美等各國作品百花齊放的廣闊視野,在完整的導讀之下,讀者的知識也更厚實。後來,日系推理小說在台灣的出版市場,僅存獨步和皇冠兩家出版社。

     2021世紀交接之際,當時以推理小說為主要商品的大公司有臉譜和遠流兩家出版社。臉譜出版社成立於1998年,以引薦歐美作家為出版方針。遠流出版社1997年開始,到2005年,在推理傳教士詹宏志的策劃之下,耗時八年,精選1885年至1994年間歐美間最具經典地位的101部推理鉅著,名為「謀殺專門店」叢書。詹宏志以其編輯專業,為每一本書親撰導讀,不在一般通路販售,只販售給會員,是華文出版界最大規模、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的推理小說,在華文出版史上,是最重要也是最珍貴的的百年推理經典系列精選的壯舉。

    2001年底,小知堂文化率先以〈黑色書房〉書系進入市場,打頭陣的是祖師爺級的《愛倫坡恐怖小說集》。自20048月至200610月,出版了台灣推理小說Mystery Eye書系,讓台灣的創作新秀能有發表本土推理小說的園地。共出版了6部長篇推理小說,1部推理短篇集,合計7部作品,內容涵蓋推理、懸疑、心理、驚悚等元素,在思維和情境上為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可謂相當具有出版企圖,可惜後續出版計畫並未能持續。

    明日工作室出版之台灣推理小說書系,2006年4月起以口袋書形式發行,但口袋便利書常被視為一種消耗品,看過即丟,加上沒有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圖書館一旦不典藏,多年以後恐怕搜尋不易,不利於台灣推理創作作品的保存。

肆、結語

    綜觀臺灣推理小說的發展與出版概況,我們可以發現,推理小說在漫長的時間河裡,整個創作與出版過程,是集眾人奉獻心力與生命而成,是漸為出版界與讀者群所重視、認同、參與,而茁壯成林的。

    在今天這種各項科技進步發達,分門別類愈細、研究分工愈精密的時代,我們欣見在文學領域的通俗小說中,獨樹一幟的推理小說,愈益的受重視而蓬勃,或是往下紮根,出版兒童圖書,從小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與推理能力,或是往學術研究的探討延伸,期使推理文學能有更豐富的內涵與生命,或是往上開枝散葉,在「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科學佐證與邏輯推演的蔓衍下,能有更多的人進入推理小說的世界,或創作、出版,或閱讀、研究,使推理小說擁有不絕的泉源與活力。


伍、參考書目:
1.費俠莉(Charlotte Fruth )等著,《讓證據說話.對話篇》,臺北:麥田出版, 2001年
2.李佳玲,《80年代台日推理小說的社會派交會 ---- 以松本清張與林佛兒的創作為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論,2012年。
3.呂淳鈺,〈日治時期台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頁164-186。
4.陳國偉,〈本土推理.百年孤寂—台灣推理小說發展概論〉,《文訊》,269期,頁53-61,2008年3月。
5.金儒農,〈喧囂以前—台灣推理小說出版概況〉,《文訊》,269期,頁62-67,2008年3月。
6.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電子報:鹿鳴
7.推理小說:維基百科
11.中時電子報:藝文新聞
12.好讀書櫃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白部「的」和彳部「得」的用法分辨

最近,上國語課的語文天地部分,上到白部「的」和彳部「得」的用法,大部分的孩子經我的解釋,不太會用錯,在此把小小的心得貼出來與大家分享,可能有助於需要了解的人。

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訣竅,其中也許有精深的學問,但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語用習慣,「大~致~上」還行得通啦!

之前,還有「地」、「底」˙ㄉㄜ的用法,多用在古文或詩詞裡,今人少用。故教育部取消此二字的用法,用白部「的」取代,如此一來,就只剩兩種「˙ㄉㄜ」,只要稍微用心,也就更容易分辨而不容易出錯。

◎得:加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得」後面要加「怎麼樣」,這個「怎麼樣」是用來修飾前面的動詞或形容詞。

1.動詞 + 得 + 形容詞
飛得高、跳得遠、吃得飽、跑得快、演得精采、說得口沫橫飛……。

「˙ㄉㄜ」的後面,可以加上「很」字,還有加強程度的「非常」、「十分」……,通常都是「得」。

教孩子比較容易記住的原因是:「很」也是「彳」部。

2.動詞 + 得 + 副詞
看得見、聽得到、睡得著、吃得下、算得上、說得出、過得去、進得來、拿得起、來得及、嚇得(半)死……。

可以把「˙ㄉㄜ」替換成「不」字,通常也是「得」。

3.形容詞 + 得 + 副詞
緊張得要命,樂得不得了,凶得很、美得冒泡……。

固定用「得」的語詞:覺得、記得、曉得、捨得……。
似乎隱含「ㄉㄜˊ得到」的意思在裡面。

除此,一般而言,用「的」的時候多得多。


====
以上,不知會不會太草率了?不知有沒有例外的?
有點小擔心ing~~~

呃~~~至於稍微艱深一點的,咱們就不討論了嘿!(避重就輕ing~~)

Ex.1.高興得合不攏嘴>>>高興得 + 怎麼樣
    高興的跳起來>>>>>高興的 + 做了另一件事

   2.傷心得泣不成聲>>>傷心得 + 怎麼樣
     傷心的哭了>>>>>>>傷心的 + 做了另一件事

   3.害羞得臉都紅了>>>>>>>>>害羞得 + 怎麼樣
     害羞的把頭低了下來>>>>>害羞的 + 做了另一件事

   4.鬧得滿城風風雨雨>>>鬧得 + 怎麼樣

     美得像天仙一樣>>>>>美得 + 怎麼樣

曾有人建議用閩語「ㄍㄚ得」和「ㄝˇ的」來分辨, 我曾試過,與上述用法大略等同,也有些不適用,這可得要請教專家才行。故未對孩子們提及,以免混淆了。